“燃香传习,礼敬先贤”——心香之旅

摘要:生命的不可思议就在于成长路上的种种遇见,一颗探求的心会让你的旅程充满惊喜。——遇见心香之旅!


"明窗延静书,默坐消尘缘。即将无限意,寓此一炷烟。"宋代诗人陈去非在《焚香》一诗中如此描述。闻香、品茗、插花、挂画为中国古代文人四大雅事。


中国香道文化源远流长,用香、品香历史悠久。肇始于远古,萌发于先秦,初成于秦汉,成长于六朝,完备于隋唐,鼎盛于宋元,广行于明清。几千年来多为中国上层社会、文人墨客、高僧大德推崇备至。


一缕青烟,袅袅幽香,人居于室,感受其间。"香之为用,其利最薄。物外高隐,坐语道德,焚之可以清心悦神。"




冬日的中山西区荔景苑鲜花盛开、张灯结彩,充满了浓郁的岭南文化气息。


在这里,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1周年——岭南山水名家作品邀请展暨胡江师生习作展刚刚揭幕。


书声朗朗、古邑流香的涂话书院里也展开了一场"燃香传习、礼敬先贤"的香文化体验活动。





条案在两边一字排开,只见一边香席采用红色和蓝色作为底色,一盆黄白雏菊的精心插花置于左上角,白、红、蓝三色分别象征了中山先生倡导的"平等、博爱、自由"精神。


另一边香席以淡色相衬,辅以鲜花和松枝盆景,整个场景布局交相辉映,表达了对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情。


简短的开场白之后,直入主题,两位老师分别展示了篆香和隔火熏香两种香道技法。


篆香,为有烟香法,适合大空间运用。以香拓为模,取适量香粉铺入篆文镂空的地方,平整铺匀后轻提篆模,一个完整的香篆就会呈现面前。点燃香粉,只见炉中云烟升腾,曲折似篆文,香篆或因此而得名。宋朝范成大《社日独坐》有诗曰: “香篆结云深院静,去年今日燕来时。"自古文人墨客皆爱品香打篆以修心性。


于一炉篆香中感受当下,刹那间体悟人生。专注于眼前的事物,放空头脑,多少前尘往事如浮云掠过。我们经常会说: 拿得起,放得下。又有多少人真正体会过拿起放下的感觉呢?


此刻,在篆香的起起落落中,我们拿起、放下,又拿起、再放下,人生的经历大概也是如此吧。舍去繁杂的负累,才能重新捡拾起新的希望。所有的结果都已是过去,重要的是当下的一刻我们是否用心。


放下或许不难,难的是如何再拿起。不设限、不比较、尽力而为后顺其自然,人生也就多了许多平常心,这大概就是篆香中的哲理吧。


隔火熏香,为无烟香法,适合于小空间以及个人身心疗愈。是运用松灰、燃碳、入碳、压筋、开火窗、置香、坐观等专业手法进行的一种行香方式,其中在雪白的香灰上压出五格十条,分别蕴含了五行中的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元素以及黄庭坚《香十德》中的释义。


读书与香为友,独处与香为伴,燃一炷馨香佐其心、导其韵。一炉初热,香霭馥馥,在清爽芬芳的氛围中,忘却纷扰。


闭目凝神,香于无形中穿梭游走,自鼻腔直达身心根底,激活内心最真实的感受,深入人的意识底层,唤醒过往的生命体验。宛若一个精灵,将人们引领进入更高的灵性境界。


香艺展示完毕,广州凡朴香学院院长可心老师引领大家向先贤中山先生恭敬行礼,而后在座的来宾们开始交流心得体会。


每个人的感知力不同,香作用于身体的反应自然不同,小伙伴们纷纷讲述着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以及精神层面的认知。


对比自己之前用过的单方沉香,大家感觉今天的复方和香更加柔和、清雅。


开始亲自尝试篆香


按照老师的指引,专注在当下。


小心翼翼地铺好香粉。


那一刻,放空身心,让时间凝固在指尖。


带着喜欢和爱去学习,分享是快乐的。


平静、专注、定心,一个完美香篆就会呈现。


拿起的那一刻,你看到了什么?


专注在当下,让生活慢下来,原来并不困难。


外出写生的孩子们涌入课堂,纷纷要求也试一试。


老师耐心地示范如何操作。


瞧她们认真的小神情


屏住呼吸,专注手下。


稳稳地做好每一步。


第一次的作品就这么出色,妈妈为你开心!


中国传统文化中香药同源,古人将人体生命系统分为三部分: "形者,生之舍也;神者,生之制也;气者,生之充也",如何平衡三者关系?《淮南鸿烈》提到: "将养其神"、"和弱其气"、"平移其形",可见香与养生息息相关。现代生活紧张而忙碌,一缕心香能够放松身心、怡情养生、调节空间与身体能量场,这也不失为一种适宜的美化生活的方式。


世间万物本具馨香,与喜欢的一切在一起,生命也会因此而更加丰富而精彩!


版权申明
本文由 凡朴香生活 整理发布,弘扬优秀传统香文化。
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待确认版权,如有侵犯请告知我们,我们非常期待获取您的授权,或立即停止使用!
联系方式:fanpulife#163.com